BloggerAds ▼

Sunday, 18 September 2011

开渠放炮"炸出"35万年前"和县猿人"

和县猿人头盖骨
和县猿人复原头像
“和县猿人”遗址龙潭洞位于安徽省和县善厚境内汪家山北坡,海拔23米。这个千百年被荒草杂树覆盖的小山岗,怎么骤然间引起千百万人的关注,震撼世界科坛?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洞,专家们怎样一步一步地揭开神秘面纱,发掘出举世瞩目的珍宝——罕见的完整的“和县猿人”头盖骨化石的?
开渠放炮,炸出“龙骨”
1973 年和县陶店乡汪家山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,人们要把汪家山南边的大陈水库的水引下山来灌溉山下的农田,水所经之地都在寒武纪的白云岩上,这种岩石看 上去破碎,可挖起来不容易。必须打眼放炮,一天在龙潭上方炸开一个洞穴,洞身很低,只有一米来高,几个好奇的民工爬了进去,出来时,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拾着 一包奇形怪状的骨头,顿时哄动了整个工地,后来一位中医认出这种骨头是一种中药,叫做“龙骨”,能止血治病,消息一传开,人们便接踵而来,白天挖,晚上点 煤油灯掘,几天功夫,挖出化石数千斤。
据当时的目击者说前来挖“龙骨”的人络绎不绝。直到1974年3月的某一个晚上,龙潭洞的洞顶忽然塌落,并压死了一个正在挖“龙骨”的农民,这样混乱的挖掘状况才得以停止。从那以后就没有人敢再来挖“龙骨”了。但此事也引起了县有关部门的关注。
采集到猿人牙齿,发现科学迷宫
1979年春安徽省水文队在进行地质普查时,采集了一些化石,并致信中国科学院希望派人帮助鉴定历史年代。是年秋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助理黄万波回到研究所,在办公室后的一件邮件盒里发现一些化石,其中有猿人的牙齿,引起了他的重视。
10月27日黄万波、工程师谢树华和安徽省水文队工程师陈国荫来到汪家山,当时汪家山北麓有一状若长龙的水潭,当地人称为龙潭,考古队 就为潭上方的洞取名为“龙潭洞”,地质队员用地质锤划开化石表面的松土,里面让人吃惊的是横七竖八,重重叠叠的化石,犹如是一座化石仓库,仅鹿角化石就采 集了二十多件,至于破碎的骨片比比皆是,奇怪的是,这些骨片没有被风化或水流磨失的痕迹。这种情况对多年洞穴考古的专家来说,也是首次,由此得出“龙潭 洞”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迷宫。
龙潭洞是人类活动的场所
1980年元旦刚过,由中科院、安徽省文物局, 和县文化馆数名考古专家组成的考古专家组再次到“龙潭洞”开始了二探“龙潭洞”,“龙潭洞”的冬天很寒冷,可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,,仅七天时间就挖掉土石 10多方,采集化石10余种,其中最多的还是斑鹿角化石,数量超过2000件,这么多的鹿角堆在一起,是斑鹿在龙潭洞集体自杀吗?看来不像,因为在这些斑 鹿个体中不仅找不出一具定型的骨架,就是一条鹿腿或鹿头都是缺这缺那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龙潭洞出现了肿角大角鹿,这种鹿化石在50万到22万年前的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是相当的多,而在南方,就数龙潭洞的材料最多了。另一种哺乳动物大河狸也属于北京人动物群里的一个成员,肿角大角鹿和大河猩远离北国,来到长江江畔不能不引起人的深思。
在大量的化石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骨制品和角制品,有的似铲,有的似锥,且发现了烧谷、灰烬和烧结土层等用火痕迹,所有这些发现说明,龙潭洞不仅是个人类活动的场所,而且是一个动物屠宰场,但此次发掘并没有找到人类的化石。
距今35万年的“和县猿人”终面世
1980年10月19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彭春和黄万波、安徽省文物队的方笃生和县文化馆的叶永旭、范汝强组成的发掘队再次来到汪家山,开始了三探龙潭洞。
此次发掘他们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,按发掘周口店的发掘模式,把同一个水面层的20多平方的面积化成同一个方格,这样把出土的化石位置标识在所属的方格内。
10月19日到23日仅用4天半时间发现了3个半人牙化石,这个发现极大鼓舞了在场的工作人员,11月1日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节人的左下牙化石,上面还带有二个臼齿,11月4日下午4点35分,在考古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悄悄来到了。
据 和县文化局(发掘者之一)的范汝强介绍:“我对这件事记得很清楚,当时大约4点半钟,我们准备收工了,在2A号发掘现场发现有一块土质不同,黄万波说这个 很有希望,他带了小铲子和竹签轻轻地将其取出,捧起来一看,果然是猿人头盖骨。”大家都围了上来,这样一具完整的人的头盖骨化石被掘了出来,整个现场沸腾 了。
后来,和县猿人头盖骨被运回了中科院,经过专家的鉴定距今约35万年,是距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头盖骨化石。黄万波把它命名为“和县直立人”,俗称“和县猿人”。
经 专家分析,头盖骨(保存了近乎完整的脑颅部分)属青年男性,保留了一系列原始的性状:颅穹窿低矮,颅骨骨壁厚,脑量小(约1025毫升),眉脊发达,额骨 低平。下颌骨粗壮,多颏孔,牙齿硕大,齿冠较低,嚼合面纹理复杂。上内侧门齿特别粗壮,齿冠舌面为典型的铲形。和县猿人总的形态与北京猿人较为相似,又有 一些较进步的特征,均属晚期直立人。
和县猿人的发现,对于研究南北早期人类在演化上的差异、关系、位置以及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;对于研究第四纪动物的迁徙、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演变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。它说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。
科学家推断,和县猿人的时代不会比北京猿人的时代晚,至少说是同时,甚至可能和蓝田人相当。1988年1月,经国务院批准,“和县猿人”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转贴于 :http://www.uux.cn/viewnews-30106.htm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